上海專業(yè)翻譯公司

 E-mail:info@e-ging.xyz

搜索
會員登錄
文章分類
翻譯資訊 翻譯模板 詞典查詢 翻譯語種 行業(yè)翻譯 成功案例 翻譯語種-歐洲語言 翻譯語種-亞洲語言 譯境特色翻譯 翻譯語種-稀有語種 網(wǎng)站優(yōu)化日志 展會動態(tài) 同傳交傳口譯風采

對外翻譯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

發(fā)表時間:2023/10/30 00:00:00  瀏覽次數(shù):382  
字體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翻譯是一門復合學科,具有較強的實踐性,提高譯者能力非常重要,需要終身學習,不斷超越自我,融國學、西學為一爐,從而養(yǎng)成在影響翻譯的紛繁復雜的諸多因素中不迷失自我的能力,才能分清主次、辨別真?zhèn)巍盐沾缶?,并且能根?jù)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,制定恰如其分的翻譯策略。新時代譯者既需要形而上的哲學思辨能力,也需要形而下的具體辦事能力。

中西哲學思辨能力

國學具有一定的概括性,其特點是簡潔、概括,融激情與理性為一爐。 同西學相比,國學不連貫,不解釋,不說明背景和適宜范圍,也不提供細節(jié)與證據(jù),根本談不上量化,只靠各人根據(jù)各自經(jīng)驗自悟。不同階級、不同年代、不同閱歷的人對其感悟不盡相同,甚至同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感悟也不盡相同。這種概括性、籠統(tǒng)性、暗示性正好能適用于原作者、原作、譯者、譯作、不同群體讀者、出版社、贊助人之間的千變萬化、稍縱即逝的復雜關系。

從形式上看,翻譯是語言的轉換,而語言是世界上最復雜而又無法捕捉的:

Words….are the wildest, freest, most irresponsible, most un-teachable of all things. Of course, you can catch them and sort them and place them in alphabetical order in dictionaries. But words do not live in dictionaries; they live in mind. (Virginia Woolf, 1943:131)

譯者能力在翻譯實踐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:譯者能力越高,翻譯作品的質量也就越高。這既是老生常談,也似乎是天經(jīng)地義的。重視譯者能力秉承了中國傳統(tǒng)哲學的精髓——追求人生修養(yǎng)、人生境界。中國哲學強調天人合一、內外合一、知行合一,人生修養(yǎng)是探索事物規(guī)律的必要手段和動力源泉。只有正心誠意修身,提高修養(yǎng),才能明心見性,善于發(fā)現(xiàn)規(guī)律,乃至正確運用規(guī)律。生活充滿矛盾和憂患,人生充滿荊棘和坎坷,修身養(yǎng)性、志存高遠,才能心明眼亮、抵制庸俗、追求卓越。從翻譯實踐角度看待天人合一,就是要強調理順原作者、原作、譯者、譯作、不同群體讀者、出版社、贊助人之間的復雜關系,克服非此即彼的狹隘心態(tài),統(tǒng)一把握全局。從內容上看翻譯是涉及各門學科的復合學科,翻譯的內容是計算機,計算機學科的內容就起主導作用。對于千差萬別的各種學科而言,根本沒有包羅萬象、恒定不變的規(guī)律,各種因素錯綜復雜,但又彼此相連。國學的高度概括性使其正好適用于翻譯研究,并具有經(jīng)久不衰的生命力。

觀念越明確,概括性就越差;理論上越模糊,實踐上越靈活。大智慧的老子認為可以用言辭表達的道,就不是常道,可以說出來的名,就不是常名;老子常從“無”中去觀察道的奧妙;從“有”中觀察道的端倪。按照老子的說法,翻譯理論形形色色的名,都不是常名,都沒有窮盡翻譯實踐,因而有這樣那樣的局限。譯者面對千變萬化的翻譯表象,需要養(yǎng)成善于把握全局的國學修養(yǎng)——這種貌似法無定法,從而超越一切死板、僵硬的規(guī)則,以不變應萬變的綜合能力,是經(jīng)過千錘百煉磨練而成,非一朝一夕能達到。季羨林先生對東西方思維差異作了以下評述:西方的思維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分析,而東方則是綜合。..….西方自古希臘起走的就是一條分析的道路,可以三段論法為代表,其結果是只見樹木,不見森林;頭痛醫(yī)頭,腳痛醫(yī)腳。東方的綜合,我概括為八個字:整體概念,普遍聯(lián)系。有點模糊,而我卻認為,妙就妙在模糊。

這里,季羨林先生承襲了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廣義的“天人合一”是包羅萬象的學說,強調主客體相互融入、相互滲透,堅持根本同一,泯滅一切差異。中國傳統(tǒng)哲學重經(jīng)驗、重全局、重整體,同現(xiàn)代西方翻譯研究重細節(jié)、重分科、重證據(jù)的研究方法恰好形成鮮明對照。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,而是相容互補、相得益彰,學貫中西正是對合格翻譯的基本要求。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復雜性(complexity)科學研究是對簡單性(simplicity)研究的拓展。簡單性研究以分割和還原為主要方法,以確定性和普適性為目標。事物的復雜性和簡單性同屬事物的不同方面。

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;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,都在強調變化。形而下的知識需要不斷更新,而形而上的智慧則是永恒并超越時空的。譯者既需要形而上的“道”,也需要形而下的“器”,既重學又重術,才能在翻譯理論與實踐中游刃有余。

目前翻譯研究上西方學術明顯占強勢,其理論框架被眾多翻譯研究機構和大學廣泛引進,翻譯研究系統(tǒng)與翻譯學術框架都受到了西方理論的左右。目前是“西方理論+中國解讀”的套路。搬用幾句西方理論的術語、觀點、概念,就是趕超國際水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,西方理論是否正確,也要經(jīng)過實踐檢驗。是要把別人的思想融入自己的主張里,而不是亂堆概念嚇人。每一種理論都以否定前人為起點,而以被人否定而告終,近三四十年西方翻譯理論層出不窮,令人眼花繚亂,片面強調某一方面,只是片面局部,沒有全局觀。把某幾個外國理論捏在一起,馬上形成某某翻譯學、新學科;填補空白,為理論而理論絕對化是理論研究的絆腳石,總有學者“唯西方理論是聽;唯西方理論是聽的絕對化態(tài)度顯然是不妥當?shù)?;將西方理論與中國理論對立,一味追捧西方理論;用西方翻譯理論或概念,如目的論、異化歸化、關聯(lián)理論、功能對等、語篇銜接等有助于翻譯理論的詮釋與普及,但是不能得出有效對策,缺乏翻譯理論的創(chuàng)新性和翻譯實踐的指導性。需要指出的是這類論文在現(xiàn)有研究中所占比例較大,重復與模仿現(xiàn)象嚴重,并且有愈演愈烈趨勢,這對提高中央文獻翻譯研究水平是不利的。由于只強調贊助人意圖、社會影響,輕視原文,甚至鼓吹“原文死了”,導致了舍本求末,忽視翻譯過程,充其量也只是和翻譯有點關聯(lián)的純文化研究,對翻譯實踐毫無具體指導意義:“什么都是,就是不是翻譯”;分析的重要使命已經(jīng)完成,堅持這種分析的方法今天只能產(chǎn)生教條式自我分析…..必定會向綜合回歸。

總之,中西哲學修養(yǎng)是新時代譯者必備能力與修養(yǎng),是翻譯實踐與研究的基礎,也為其提供必要的世界觀與方法論。

翻譯實用能力

除了上述明辨是非的哲學修養(yǎng)外,譯者的素質和能力還包括:語言文化能力、生理心理能力、使用工具能力、選擇策略能力、理解文本能力、抓住主題能力、跨語轉換能力等,具有一定的復雜性、異質性、近似性、開放性、創(chuàng)造性、情景性、歷史性,其中轉換能力起核心作用。翻譯能力隨時代的發(fā)展而變化, 翻譯能力的社會屬性極強, 而主觀上個體譯員能力也漸進式發(fā)展, 隨翻譯經(jīng)驗的增多而提高。雙語能力和文化知識等是在任何年代從事翻譯活動所必需的, 被稱之為歷時翻譯能力。另外, 有些能力是隨時代的發(fā)展而新增的, 如翻譯軟件運用能力、網(wǎng)上信息檢索能力等, 被稱之為共時翻譯能力。歷時翻譯能力和共時翻譯能力也非界限分明, 比如把專業(yè)知識歸到共時翻譯能力, 不是因為古代翻譯活動不需要專業(yè)知識, 而是現(xiàn)代社會對之更加需要和重視。兩者與職業(yè)翻譯能力的關系如下:翻譯能力=歷時翻譯能力+共時翻譯能力。

雙語文化修養(yǎng)和雙語修養(yǎng)同等重要, 因為具體字詞只有在文化里才能發(fā)揮作用。文化知識包括源語文化知識和目的語文化知識。狹義上主要指一個國家或地區(qū)的民族信仰、價值觀、風俗習慣、生活方式以及所積累的知識, 特別是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??缥幕J知能力包括直覺、注意、記憶、概念、原型、聯(lián)想、想象、思維、情感、創(chuàng)造力、信息加工、邏輯推理、解決問題、運用策略等。不管譯者意識與否,認知在翻譯過程中都在默默地發(fā)揮作用,協(xié)調各方、統(tǒng)籌全局,譯者的綜合認知能力在翻譯活動中發(fā)揮了指明方向的根本性作用 , 它決定翻譯質量的優(yōu)劣。

歷時翻譯能力主要包括雙語知識、文化知識、風格知識、認知能力。無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,翻譯軟件如何層出不窮,這些能力依然是譯者最基本的修養(yǎng)。雙語知識包括句法、語義、語用知識、雙語寫作能力、修辭知識、銜接連貫、文本分析能力、雙語交際能力、雙語間的共性和差異等。

共時翻譯能力主要指在全球化環(huán)境中譯者所具有的必備素質, 如職業(yè)知識、翻譯工具的應用、網(wǎng)上信息檢索等。也包括新環(huán)境下譯者更應側重的能力或素質,如專業(yè)知識、實用翻譯理論與技巧、文獻編輯能力、基本管理能力、自我評估能力、快速學習能力、團隊合作精神、生理心理承受力等。專業(yè)知識指各個具體領域的知識, 如文學、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商貿(mào)、旅游、出版、科技、法律、醫(yī)藥等。

當今社會知識分工越來越細化、深化, 不可能要求譯者掌握所有領域的知識, 故有必要精通一門或多門專業(yè)知識, 使譯者主要從事專門領域的翻譯。翻譯職業(yè)知識包括對翻譯行業(yè)、翻譯市場、翻譯公司、翻譯公司管理、翻譯服務規(guī)范、翻譯服務流程、翻譯職業(yè)道德、翻譯速度和質量監(jiān)控、翻譯人才職業(yè)規(guī)劃等。

翻譯工具運用能力,包括翻譯記憶軟件(如Trados、術語管理軟件、本地化工具、語料庫、因特網(wǎng)、在線字典、文字處理工具、桌面排版工具、文檔轉換工具、紙質字典、工具書等,翻譯工具是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的結晶, 是共時翻譯能力最典型的組成部分, 也是當代譯者必備的修養(yǎng)。

信息檢索能力包括網(wǎng)絡信息資源檢索、圖書期刊檢索、特種文獻 (專利、科技報告、學位論文 )檢索、檢索工具、檢索策略和技巧等。信息檢索主要為了準確地翻譯, 比如檢索平行/可比文本、專業(yè)術語、基礎知識等。文獻編輯能力指能夠根據(jù)一定的目的對相關信息或材料進行優(yōu)選、優(yōu)化、提取等。譯者很多情況下面臨諸多選擇,需要根據(jù)客戶要求重組原文或提取相關信息后才能進行翻譯,譯后還要進行反復修改、審校、排版等。這就要求譯者具有一定的文獻編輯能力,包括增、減、編、述、縮、并、改等。

隨著翻譯運作的規(guī)?;⑴炕?、高效化,現(xiàn)代譯者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,以便對項目、譯員、術語、稿件、工具、質量、信息資源等進行管理,科學地協(xié)調、掌控整個翻譯項目的過程、質量、速度。

翻譯決非是一個從原文到譯文的直線型過程, 而是需要不斷增添、補充、刪節(jié)、潤色、反饋的復雜行為,因此譯者要有自我評估能力。此外, 譯者在接受任務前也應對自己的翻譯能力進行評估, 以確認是否能勝任具體的翻譯任務

快速學習能力指譯者快速獲取、吸收、消化、加工、儲存知識的能力, 尤其當譯者面對某一具體的翻譯任務時,往往涉及陌生的知識領域和全新的知識概念, 并且常受到交付期限的約束, 不具備快速學習能力是很難立足的。

現(xiàn)代譯員要有團隊合作精神。翻譯任務往往以項目的形式進行,在承擔大型翻譯任務時更是如此。項目翻譯一般由項目團隊完成, 團隊人員包括項目經(jīng)理、翻譯小組、技術人員、審校人員、排版人員等, 各司其職、循序漸進, 共同完成項目任務。

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對譯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,高難度、高強度的翻譯任務對譯者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。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, 譯者才能頂住壓力、挑戰(zhàn)自我、游刃有余,只有自強,才能自信, 而自強、自信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礎。

© 2007 - 2027  譯境翻譯 (中國) 公司 |  Eging Translation Solutions   關于譯境翻譯   |   客戶滿意度調查  | 隱私聲明   |   網(wǎng)站條款   |